善用整合性作物管理,讓農友的短期作物管理節省又豐收

常年參加農政單位講習課程一定聽過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PM),就是利用農藥防治病蟲害搭配物理、生物以及農業防治等多種防治法,降低病蟲害發生並減少農藥的殘留。除了降低病蟲害族群的抗藥性問題,對環境也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果。

但利用不同防治手段,僅是減輕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對農產品產量的提升有極限。近幾年,整合性作物管理(Integrated Crop Management, ICM)逐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ICM 是整合了營養綜合管理 INM 與 IPM 兩種模式,使作物能夠提升自我的抗病蟲力,提高營養吸收與加速生理轉化。

台灣整合性作物管理多年來主要由農藥所退休研究員楊秀珠博士倡議推廣,農糧署亦執行【推動產銷履歷集團驗證導入作物整合管理(ICM)之示範計畫】,推廣鳳梨、紅龍果、水稻、黃瓜、甘藷等作物的 ICM。而由佳和農化企業、聚和國際、良農現代化科技以及群耕農業生技所組成台灣 ICM 企業聯盟,於去年的亞太農 業技術展推出了草莓、咖啡、洋香瓜、芒果與柑橘的 ICM 方案,以有機肥配合菌劑以及液態肥,再配合亞磷酸鉀、植物精油與微量元素錳/鋅,提高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的吸收,同時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ICM 在短期作物的田間示範成果中,包括使用由地衣芽孢與枯草芽孢桿菌製成的菌劑、有機肥添加菌劑、亞磷酸鉀,可提高草莓 5 至 17%的產量;以菌劑搭配有機肥,更提高小白菜 35%的鮮重。肉桂製劑噴灑可增加番茄 15%的產量。而馬鈴薯分別澆灌肉桂製劑、菌劑與亞磷酸鉀,分別提高 28、18、5%的產量,同時降低馬鈴薯瘡痂病的發生率。

2024 年台灣智慧農業週,台灣 ICM 企業聯盟除了原有的四個本土企業,更邀請了中國大陸的佳弘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與山東多芬農業有限公司加入,除了在原有的免疫誘抗劑、植物保護精油、植物源農藥與微生物肥料的品項外,更增加了葉面營養劑的生力軍,對農友應用 ICM 進行作物生產管理將更有幫助,使農友可快速止住因病蟲害造成的初期損失,同時提高作物採收期的產量與品質。

更多ICM農業聯盟資訊:https://sites.google.com/view/icmally

原文網址:https://www.taiwanagriweek.com/media-detail/302

International Prevention Agriculture Institute:https://preventionagriculture.org